发布时间:2014-05-14 20:24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结核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病例资料】
例1 患者女,43岁,因“进食后哽咽感10d”入住我院。
【检查】无发热、盗汗或消瘦等。既往无嗜酒、嗜烟、服用特殊药物或结核病史。查体示腹部剑突下轻压痛,余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示球蛋白38.5g/L,白球比0.95,红细胞沉降率27.0 mm/h,单核细胞比率0.10,其余实验室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
结核菌素试验为强阳性。
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见一半球隆起型、溃疡似肿瘤样病灶(图1a)。超声内镜示食管病灶处管壁增厚,正常层次消失,病变起源考虑为黏膜肌层,大小为37.1 mm×24.2 mm,呈低回声,局部突破外膜层,邻近纵隔内可见多发低回声团块(考虑为结核杆菌侵犯至肿大淋巴结),最大为13.4 mm×12.6 mm。食管中段病变处病理示食管溃疡,伴干酪样肉芽肿性炎。
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示气管隆突下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肿大淋巴结及食管中段管壁增厚团块状影。
胸片未发现肺部结核病灶影,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
【诊断】患者为继发性食管结核,予正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周后,患者进食后哽咽感明显减轻,出院后未再复查胃镜。
例2 患者男,22岁,因“上腹胀痛不适5年”入住我院。
【检查】无吞咽困难、发热、盗汗、消瘦等,既往也无结核病史。曾服用奥美拉唑及吗丁啉等,症状无缓解。
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血常规正常。
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可见广基隆起型病变,顶部呈火山口状。
超声内镜示病变起源于黏膜肌层,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与黏膜下层及固有层界限不清。病变对侧可见一低回声团(考虑结核杆菌侵犯至肿大淋巴结)。
病变活检病理示(食管中段)干酪样肉芽肿性炎。
胸部CT示食管中段病灶呈管内外生长,隆突下淋巴结增大。
胸片未发现肺部结核病灶影。
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
【治疗】患者继发性食管结核诊断明确,经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周后腹胀症状明显减轻,出院后继续规律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未再复查胃镜等。
病例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下一篇:糖尿病足病围手术期临床突发事件一例 上一篇:拉米夫定耐药致亚急性重型肝炎死亡1例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