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4 20:24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心绞痛 来源:医学论坛网
【一般资料】
患儿女,9个月。
【主诉】
因“气短、无力”于2012年11月15日入院。
【病史】
患儿出生后3个月时,因喘气急到当地医院就诊,未作处理。
【体查】
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增大,震颤(-),心音有力,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左上肢血压89 mmHg /51 mmHg,右上肢血压84 mmHg /54 mmHg,左下肢血压87 mmHg /52 mmHg,右下肢血压90 mmHg /51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8%。
【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检查 左室内径重度增大,左房内径中度增大,右房室内径未见明显增大。左室心内膜回声增粗。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未见明显增厚,二者运动欠协调,室间隔运幅尚可,后壁运幅减低。左室射血分数(EF)为45%。主肺动脉内径轻度增宽,其左侧壁距肺动脉瓣环约5.0 mm处可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左冠状动脉内径增宽,其内为逆向血流,并进入肺动脉(血流束宽约2.7 mm)。主动脉左冠状窦上未见明显左冠状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开口正常,内径增宽。二尖瓣及其腱索回声增强,乳头肌发育稍小,瓣膜开放尚可,关闭欠佳。
心电图(ECG)检查 窦性心律,左室肥厚,Ⅰ、Ⅱ、Ⅲ、aVL、aVF导联可见T波低平,V3、V5导联可见T波倒置。
【初步诊断】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鉴别诊断】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脏彩超均表现为左室为主的心内膜回声增粗,但二尖瓣前瓣、左室前外侧乳头肌无发育不良或钙化表现,前外侧乳头肌处的心内膜回声与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相同,左冠状动脉开口及左冠状动脉内血流方向正常。
二尖瓣脱垂 病情发展缓慢,多有心绞痛表现,较多发生于女性,以14岁~30岁女性最多见。心脏彩超表现为二尖瓣呈明显气球样改变,瓣叶变厚、冗长,瓣环扩大,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腱索变细延长或断裂。M型超声可见二尖瓣叶关闭线(CD段)于心室收缩晚期弓形后移2 mm、全收缩期弓形后移3 mm。同时,心室收缩期部分瓣叶或前后瓣叶均呈吊床样改变。
肥厚扩张性心肌病 起病缓慢,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岁者多见,心脏彩超常显示全心腔扩大,尤以左室扩大为著,左室舒张期末内径>(50~55) mm或≥2.7 cm/m2;室壁、室间隔变薄[<(7~11) mm];室壁、室间隔运动普遍性减弱;瓣膜口开放幅度小。也可显示心腔内附壁血栓。
【病例讨论】
发病率与临床表现
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为单发畸形,约2%~21%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常见有房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缩窄及室间隔缺损)。
ALCAPA的发病率在新生儿中约为1/30万,约占欧美人群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0.25%~0.5%、亚洲人群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0.13%。
婴幼儿ALCAPA的首发症状多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多汗、易激惹,症状多出现于生后的数周至数月,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喂养困难及多汗可能是进食引起心绞痛所致。临床查体可见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系列表现,心前区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病理生理】
ALCAPA临床症状的出现与患儿的肺动脉压力改变存在直接关系。
患儿在出生前,因肺循环阻力大于体循环阻力,肺动脉内的氧和静脉血经异位起源的左冠状动脉灌注于左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前2/3、左房以及少部分右室与右房。患儿出生后,肺循环阻力下降至与体循环阻力相近的水平,而此时左冠状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仍是正向的(即由冠状动脉主支至分支)。但是,此时左室心肌接受的是来自肺动脉的静脉血灌注,患儿虽无临床表现,但存在进行性缺氧性心肌细胞损害。在出生后的几周内,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异位起源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内的压力随之下降,左侧心肌细胞的血液灌注量也逐渐减少。随后大量侧支循环建立并开放,来自右冠状动脉的氧和血经侧支循环流入左冠状动脉,但并未灌注于左侧心肌,而是注入压力较低的肺动脉,这就构成了左向右分流,亦即左冠状动脉“窃血”。
因左冠状动脉“窃血”,致使左室心肌细胞(尤其是乳头肌)发生梗死、纤维化。心肌细胞损害并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心肌对电信号的传导能力下降,损害心肌的收缩性并影响心输出量。乳头肌纤维化或二尖瓣瓣环纤维化可导致二尖瓣功能障碍。
随着时间推移,左室因收缩力下降不能完全排空血液,并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使左室血漏入左房,左室出现容量过负荷,左室开始肥厚并扩张,这种改变进一步导致肺静脉血回流左房受阻,肺静脉高压随之产生。当肺动脉压力升高后,右室出现压力过负荷,右室也开始肥厚及扩张,最后表现为全心扩大,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手术治疗】
取胸骨正中切口,术中探查见心脏重度扩大,左右冠状动脉明显增粗,超过正常直径1倍以上,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右冠状窦,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肺动脉后壁。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自升主动脉根部灌注HTK心脏停跳液后,切开右房及主肺动脉,探查左冠状动脉开口后,切开升主动脉,探查有冠状动脉开口,自主肺动脉切下带有部分管壁的左冠状动脉,缝合为管状,再吻合于升主动脉,以心包补片修补主肺动脉,缝合右心房切口,充分排气后开放循环。
【术后治疗】
患儿因左室收缩功能不良,术后肺内渗出严重,并发严重肺内感染,于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治疗期间对其反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4次,经积极抗炎、对症治疗后,肺内炎症逐渐好转;术后常规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等正性肌力药物,给予地高辛抗心衰治疗,经心脏彩超检查,左室舒张末内径逐渐减小,左室射血功能逐渐改善,二尖瓣反流逐渐减轻,于术后第15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改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辅助通气,于术后第32日过渡为鼻导管吸氧,于术后第45日临床治愈、出院。
【诊断要点与辅助检查】
ALCAPA患儿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不具有特异性。突然发作的充血性心力衰竭,X线检查表现为肥厚扩张性心肌病或怀疑有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时,应考虑行相关辅助检查以排除ALCAPA。
【临床分型】
传统上,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ALCAPA)分为侧支循环较多的“成人型”及侧支循环较少的“婴儿型”两大类。
目前,亦有根据异位的左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进行分类者。道奇哈塔米(Dodge-Khatami)按方向将主动脉及肺动脉瓦尔萨瓦(valsalva)窦进行了分类。
【外科治疗】
因ALCAPA的低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是持续进行性的,患儿在婴儿期即可出现继发于左室功能受损的片状心肌纤维化,且随时有猝死可能,未经治疗的患儿中90%多存活不超过1岁,因此多家医学中心均认为此病一经诊断应立即行急诊或亚急诊(经超声确诊的1~2日内)手术治疗。低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是否出现症状无必然联系,因此一经诊断,不论左右冠状动脉系统间的侧支循环如何,均须行手术治疗。
目前,左冠状动脉延长通道法再种植术为标准根治术式,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0%。以肺动脉壁制成延长左主干的血流通道,走行于主肺动脉后方,并与升主动脉左后侧壁相吻合,适用于大多数异位起源于肺动脉左后侧瓣窦的ALCAPA患者,且吻合口无张力,并发症少,远期通畅率也较高。术后须给予患者阿司匹林[一般剂量为5 mg/(kg·d)]常规抗凝3个月。构建延长通道的方法较多,常见的两种方法见图2。
【预后】
ALCAPA患者成功行双冠状动脉化纠治术的几天后,左室功能开始逐渐恢复,通常于术后1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恢复相对较慢,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可得到根本改善。而左室病理性Q波的完全消退需要时间最长,平均需要2年左右。远期并发症主要有肺动脉瓣上狭窄、左冠状动脉开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资料表明】
婴幼儿期越早发现的ALCAPA,心肌损害程度越轻,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越小,行左冠状动脉直接再种植术的可能性越大,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越理想。
病例来源:医学论坛网
下一篇: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上一篇:肝硬化合并凝血因子Ⅶ缺乏一例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