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4 20:25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非小细胞肺癌 来源:医脉通
厄洛替尼是EGFR酪氨酸激酶(TK)抑制剂,单药可用于已接受至少1种化疗方案治疗但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也可联用吉西他滨,作为局部晚期、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厄洛替尼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程度多较轻,无须干预。
厄洛替尼150mg单药治疗NSCLC时可致肝功能异常,并有该药致患者死于肝肾综合征的报告。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可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药物性肝病。本例属于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病。国内报告厄洛替尼致肝酶升高多为Ⅰ或Ⅱ度,经停药保肝对症治疗均可好转。
【一般资料】
78岁男性
【主诉】
因常规体检发现左侧肺部阴影4天于2012年11月19日入院。
【病史】
3个月前因发现血压升高遵医嘱服用坎地沙坦酯(8mg,qd)。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良好,皮肤黏膜无黄染,ALT12U/L,AST16U/L,TBIL2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6μmol/L。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CT示左上肺代谢增高灶,经CT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左上肺中分化腺癌(T2N3M1,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11月30日开始对患者进行化疗,给予厄洛替尼(150mg,qd)口服,联用坎地沙坦酯控制血压。
化疗2周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化疗3周,患者出现口周皮疹伴脱屑,逐渐发展为全身多发红色皮疹,瘙痒明显。予以口服西替利嗪、外用卤米松及苯海拉明乳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化疗1个月,复查CT结果显示肺内病灶明显吸收好转。
化疗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腹泻,每天3~4次,持续2天,经口服洛哌丁胺2天后腹泻止。同时患者出现尿色加深,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2013年2月13日实验室急查,肝功能见表,相关病毒学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腹部超声及CT检查未见肝胆系统明显异常,排除感染或肝内占位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肝损害。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磺胺药物过敏史
【处理】
2月14日停用厄洛替尼,予以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保肝治疗,继续应用坎地沙坦酯。2月18日复查肝功能(表)。2月20日加用甲泼尼龙(40mg,qd)静脉滴注。1周后应用口服药物保肝治疗。2月23日患者皮疹明显好转,尿色变浅,皮肤黄染明显减轻。2月26日复查肝功能(表)。患者无不适主诉,皮肤巩膜黄染及皮疹症状均进一步好转。3月1日起口服甲泼尼龙每周减5mg,糖皮质激素总疗程拟为2个月。3月4日复查肝功能(表),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前段不规则占位较前略小,纵隔多发结节大致同前,胸骨结节影密度较前增高。持续口服腺苷蛋氨酸,同时加用熊去氧胆酸、甘草酸二胺。4月16日,即停用厄洛替尼2个月,复查肝功能(表)。4月25日起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尼妥珠单抗继续化疗6个疗程,患者未再出现肝功能异常。
【讨论】
本例患者应用厄洛替尼前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用药2个月出现尿色加深、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ALT、TBIL及DBIL水平均升高。停用厄洛替尼并给予保肝治疗后2个月,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患者应用厄洛替尼与其肝脏血清学指标变化存在明确的时间关系。虽然患者同期联用坎地沙坦酯控制血压,但坎地沙坦酯的应用始于厄洛替尼前3个月,且在肝损害过程中及好转后患者都未停用该药,因此考虑厄洛替尼是引起患者肝损害的主要原因。
病例来源:医脉通
下一篇:罕见病例研讨:腹痛、肝功能异常、便血 上一篇:阵发性胸闷咳嗽10年,加重2周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