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头晕、乏力3年余,月经淋漓不尽20余天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6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缺铁性贫血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hereditary factor V deficiency),即副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人群中纯合子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男女均可罹患,少数患者的父母为近亲婚配。目前国际上报道的FV缺陷症病例已逾 200例,国内报道的约有40例。

根据FV的凝血活性及抗原性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凝血活性及抗原性均低于正常,Ⅱ型为FV结构异常,凝血活性低下而抗原性正常;按FV的基因表型可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FV:C在纯合子者多小于5%,杂合子者则常在30%——60%.单纯杂合型患者通常无症状,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基因缺陷类型大多为纯合型,而且临床出血症状也较轻,最常见的为不同程度的黏膜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或是手术及分娩后的创伤性出血,发生率约为50%,肌肉血肿或关节内出血发生率约为25%,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大出血)很罕见,仅仅发生在血浆FV活性低得无法测到的水平的患者。

【病例摘要】

【一般资料】

患者,女,47岁,因头晕、乏力3年余,月经淋漓不尽20余天,于2010年10月25日入住我院。

【既往史】

既往体健,自幼无皮肤黏膜、关节等出血病史,生育3胎,第2胎曾有大出血病史,否认家族出血性疾病病史,但患者妹妹生产时死亡(具体不详),父母为非近亲婚配。

【体检】

贫血貌,生命征平稳,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HR 80次/min,节律整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子宫增大,可扪及一直径约10cm大小包块,质中,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5.69X109/L,Hb 81.8g/L,PLT 120X109/L;

凝血常规:APTT 73.4 (25——35)s,PT 32.6(10. 5——13.5)s,TT 14.0(12——16)s,Fib 1.6(2——4)g/L,INR 2.7(0. 85——1.15),D-dimer正常,3P试验阴性;

凝血因子活性:FV:C% 1.7%(70%——140%),FⅧ:C% 156.0%(50%——150%),FⅨ:C% 112.7%(50%——150%),FX:C% 655.0%(50%——150%),FⅫ:C% 65.8%(70%——150%)。

肝肾功能、肝炎标志物、肿瘤标志物、ANA加ENA等均正常。心电图、胸片及腹部B超等未见异常。

B超检查:盆腔B超提示子宫左侧壁肌层有一大小为12.0cmX6.7cm子宫肌瘤。

【思考与分析】

1.上述病例特点有哪些? 还需要哪些检查便于确诊?

2.最可能的诊断为何种疾病? 有何依据? 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您会如何安排治疗?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探讨病例,答案一周后公布!)

【诊治及讨论】

【诊断】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子宫肌瘤并出血和缺铁性贫血。

【治疗】

给予补铁、止血、雄激素、输注新鲜血浆等治疗,患者症状稍好转,凝血常规APTT、PT较前缩短,但仍有间断阴道出血。

请妇产科会诊,认为子宫肌瘤较大并出血不止,建议行手术治疗,遂转入妇产科,在备足新鲜冰冻血浆后,于2010年11 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约300ml,过程顺利,手术当天输血浆1200ml,术后第1天输血浆1000 ml,术后继续输注血浆,每天600ml,直至拆线,APTT波动在41.4——58.2s,PT波动在18.0——23.4s,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顺利出院,随访至目前,无任何部位出血,血常规已恢复正常,但FV水平仍基本同前。

【讨论】

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hereditary factor V deficiency),即副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人群中纯合子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男女均可罹患,少数患者的父母为近亲婚配。目前国际上报道的FV缺陷症病例已逾 200例,国内报道的约有40例。

根据FV的凝血活性及抗原性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凝血活性及抗原性均低于正常,Ⅱ型为FV结构异常,凝血活性低下而抗原性正常;按FV的基因表型可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FV:C在纯合子者多小于5%,杂合子者则常在30%——60%.单纯杂合型患者通常无症状,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基因缺陷类型大多为纯合型,而且临床出血症状也较轻,最常见的为不同程度的黏膜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或是手术及分娩后的创伤性出血,发生率约为50%,肌肉血肿或关节内出血发生率约为25%,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大出血)很罕见,仅仅发生在血浆FV活性低得无法测到的水平的患者。

除临床表现和家族史外,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若患者APTT、PT均延长,而TT正常,且FV活性明显降低,则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分子水平的诊断有赖于FV基因突变检测,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突变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在已报道的遗传性FV缺陷症病例中,患者血浆中FV水平和FV基因的突变类型与出血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鉴别诊断主要考虑血友病、遗传性FV-FⅧ联合缺陷症以及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如维生素K缺乏、 DIC、严重肝病、输血后自身免疫病和淋巴瘤等)。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APTT、PT均明显延长,TT正常,凝血因子V活性明显降低,并排除以上继发性凝血功能异常,结合患者第2胎曾有大出血病史,患者妹妹因生产时死亡亦有可能是该病引起大出血导致,故临床诊断为凝血因子V缺陷症,高度考虑为遗传性。

治疗上,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患者除非有活动性出血或需进行手术,否则并无必要进行预防或治疗。由于目前并无其浓缩物可供临床应用,故在治疗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时主要选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围手术期应准备足够的血浆,术前可以按15——20ml/kg体重给予FFP负荷剂量,后再以每天10ml/kg输注,以达到止血水平(FV:C 约15%——25%),持续时间3——10d,或直至手术切口拆线或出血停止。本例患者肌瘤较大,于术前12h内给予FFP 1200ml,使APTT降至41.4s,PT18.0s,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次日1000ml,接下来计划按600ml/d输注,但由于血浆来源十分紧张,有时未能按时输注,但患者未有出血,按时拆线出院。随访至目前,患者贫血已恢复正常,无身体任何部位出血,对以后处理类似患者有借鉴意义。若对患者做家系调査以及FV基因突变检测,将对该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病例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