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双上肢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

发布时间:2014-06-01 15:15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肿瘤 诊断 椎管 胸腔积液脊髓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

【一般资料】

患者,女,51岁

【主诉】

右上肢疼痛2月,左上肢疼痛10天,双下肢麻木无力3天

【查体】

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动自如,未见眼震,额横纹对称,伸舌居中,左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弱,右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适中,膝腱反射左侧减弱,右侧正常,双侧病理征(+),双上肢指鼻、轮替试验均稳准,双侧胸5平面以下针刺觉消失,左侧颈8平面以下针刺觉减退,双侧胸5平面以下音叉振动觉消失,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上肢用力后肩胛部有放射样痛。

【辅助检查】

胸CT(外院):"右上肺软组织肿块影,左下肺炎,降主动脉形态欠光滑"。颅脑CT(外院):"未见异常"。胸锥MRI(外院):"髓内不均匀信号"。胸椎正侧位:"胸椎退行性改变"。

【现病史】

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肩部疼痛,向前臂放射,予理疗及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10天前出现左肩部剧痛,仍向前臂及颈部放射,当时无明显肢体无力。1周前患者因高热到当地医院治疗,胸片示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体温最高达39℃),4天前患者出现左上肢无力,手麻,逐渐发展到双下肢麻木无力,且由远端向近端发展,近1天出现小便困难,未排大便,无明显呼吸困难,遂来我院急诊,为进一步诊治,以"胸髓病变性质待定"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约3kg,精神尚可,夜眠佳,无明显夜间盗汗、乏力等,无吞咽困难及呼吸费力,近10天午后体温波动在37.2℃~37.6℃。

【既往史】

有胸腔积液史1年(经治疗好转),此次发病胸CT提示"右上肺软组织肿块影"。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颈椎病、代谢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家族中亦无同类病史记载。

【问题】

1该病例有何临床特点?

2对该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的思路及最可能的诊断?

3为明确诊断,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病例分析】

1病例的特点:(1)中年女性,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2)既往有胸腔积液史1年(经治疗好转),此次发病胸CT提示"右上肺软组织肿块影"。(3)此次发病过程中,根性疼痛(左侧为著)明显剧烈;肢体麻木,痛温觉障碍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呈传导束型分布);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出现较晚。(4)查体:颅神经(-),右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弱,左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适中,膝腱反射左侧减弱,右侧正常,双侧病理征(+),胸5平面以下音叉振动觉减退(左侧为著),左侧关节位置觉减退,颈7至胸2棘突压痛明显。余查体同前。

2初步诊断的依据

2.1定位诊断:(1)纵向定位:颈膨大(C5~T2):根据患者根性疼痛明显,为左肩部放射痛,同时有左侧肩及上臂外侧痛,温觉障碍,T2以下水平有感觉障碍,四肢腱反射存在,双下肢病理征阳性;颈7至胸2棘突压痛明显,无高颈段表现,如呼吸麻痹。根性疼痛位于枕颈后等症状。(2)横向定位:髓外病变(不全脊髓横贯,左侧为主)。主要依据:患者早期出现剧烈根痛症状(右侧为著);自下向上浅感觉减退(右侧为著);深感觉障碍以左侧为著,四肢瘫痪(左上肢稍好);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出现较晚;有明显的棘突压痛,提示椎骨破坏,病变与锥体关系密切。以上均提示髓外病变向内压迫脊髓,以左侧为主,造成不全横贯性损伤。

2.2定性诊断:椎管内占位

2.2.1转移瘤脊髓压迫可能性大。因患者起病急,症状发展迅速,髓外急性压迫症状突出,棘突后压痛明显(有骨质破坏?),结合右上肺软组织肿物,高度怀疑转移瘤可能,进一步MRI检查可确诊。

2.2.2椎旁结核脊髓压迫不除外:患者有右上肺病变,既往有胸腔积液,此次发病有低热、中等热,发汗,有椎体压痛,不除外结核(冷脓肿)压迫,但一般为慢性进行性加重,行PPD-S,血TB抗体检查可确诊。

2.2.3其他急性脊髓压迫病因,如椎间盘突出等,急性发病者一般有体位变化或活动剧烈等诱因,进一步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另外,患者不除外有脊髓急性压迫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脊髓肿胀、缺血,加重病情的可能。

【诊治经过】

根据患者起病较急,症状发展迅速,髓外急性压迫症状突出,棘突后压痛明显(有骨质破坏?),结合右上肺软组织肿物,高度怀疑转移瘤、脊髓压迫症,予营养神经,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完善颈及上胸段MRI+增强,全身ECT,腹部及妇科超声,肿瘤六项等全身检查。行PPD-S、结核抗体试验。请神经外科、胸外科会诊,协助诊治。MRI报告:"(1)T1、T2椎体,C4~T2椎管内信号异常伴椎旁软组织肿块:转移性肿瘤(脊髓受压变形、水肿);(2)C4~5,C5~6、C6~7椎间盘膨出;(3)右侧肺尖异常信号影;(4)胸椎退行性改变。PPD、血TB抗体结果阴性。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凝血象基本正常,血沉增快,血ALT、AST增高,分别为60IU/L、53IU/L,余项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血气分析正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轻度贫血。全身ECT报告:"T1、T2椎骨、颈部异常高代谢

,转移瘤可能性大(包括淋巴瘤)"。高度怀疑T1、T2转移瘤造成脊髓压迫症,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待定。请神经外科会诊:同意我科诊断,认为可行T1、T2手术减压治疗,向家属交代手术风险,且手术并不能完全切除病变,家属理解,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手术结果待回报。

【诊断要点】

椎管内占位(转移瘤可能性大;脊髓受压;椎体结核脊髓压迫不除外);肺尖占位病变性质待定;肺感染;颈椎间盘膨出;轻度贫血。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要点

1病史与体格检查:脊髓肿瘤起病缓慢,个别起病较急。要注意首发症状以及病

程发展的先后顺序。早期的神经根痛以及起至脚、趾远端的上行性感觉、运动障碍是髓外肿瘤的表现。

除细致和反复的神经系统检查外,不可忽视全身的检查。如背部中线及其附近的皮肤有窦道或陷窝,常提示椎管内的病变是胚胎残余肿瘤等。怀疑转移性肿瘤时应注意检查原发病灶。一旦确诊为脊髓肿瘤,则应进一步进行定位诊断。

2肿瘤平面定位:当脊髓的某节段受到肿瘤压迫性损害时,该节段的定位依据:(1)它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根痛,或根性分布的感觉减退或感觉丧失现象;(2)它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3)与这一节段有关的反射消失;(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

3.1腰穿及脑脊液检查:为常规检查项目。通常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而细胞计数正常,即所谓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诊断脊髓瘤的重要依据。

3.2脊柱X线照片检查:拍摄相应节段脊柱正侧位片、颈部加照左、右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的改变。椎管内肿瘤在脊柱照片时可见到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变形和椎弓根间距增宽常提示该部位良性肿瘤。椎体骨质破坏、变形,应考虑到是否为恶性肿瘤。

3.3脊髓造影检查:(1)脊髓气造影:适用于脊髓颈段及马尾等部位的定位。方法简单、方便,但常不太清晰。(2)脊髓碘油造影:是诊断椎管内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不仅能确定肿瘤的节段平面,还能确定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有时还能做出肿瘤定位诊断。

3.4椎管CT及MRI扫描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确定肿瘤的脊柱平面后,病变节段CT扫描对确定诊断有重要帮助。不但能观察到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而且还能见到肿瘤突出椎管外破坏椎间孔的改变。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椎管内肿瘤是当今的先进技术,可多节段纵行断层成像,对脊髓肿瘤具有很高的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

椎管内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与胸膜炎、心绞痛、胆石症等相鉴别:详问病史,进行系统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即能鉴别。

2与脊柱结核、椎间盘脱出及脊柱转移癌等疾病鉴别:脊柱结核多见于青年人,常有结核病史,X线平片可见椎体骨质破坏、变形和椎旁脓肿。椎间盘脱出者有外伤史,发病急,脊柱平片可见椎间隙变窄。后者多见于老年人,病程短、椎体骨质破坏、恶病质、严重疼痛等。

3与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等鉴别:一般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常能鉴别压迫与非压迫性脊髓病。

【治疗及预后】

1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尤其是髓外硬膜内肿瘤属良性,一旦定位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切除,多能恢复健康。髓内室管膜瘤术中借助于显微镜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髓内胶质细胞瘤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只能部分切除,但必须充分减压,缓解脊髓压迫症状,以获得较长时间症状缓解。硬脊膜外的恶性肿瘤,如患者全身情况好,骨质破坏较局限,也可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2放射治疗:凡属恶性肿瘤在术后均可进行放疗,多能提高治疗效果。放射剂量为4~5千伦琴肿瘤量,疗程为4~5周。

3化学治疗:胶质细胞瘤用脂溶性烷化剂如卡氮芥(BCNU)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转移癌(腺癌、上皮癌)应用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等。

4预后:脊髓瘤的预后取决于以下诸因素:(1)肿瘤的性质和部位;(2)治疗时间的早晚和方法的选择;(3)患者的全身状况;(4)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康复十分重要。

病例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伊龙